为什么“战略忽悠局局长”张召忠,突然消失了,去哪里了?
张召忠,曾经是海军少将,也是知名的军事评论员和军事理论专家。凭借幽默且生动的解说风格,他在观众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。不过,近年来,张召忠渐渐从电视荧幕和网络平台上消失,这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好奇:这位曾被戏称为“战略忽悠局局长”的人物,究竟为何“消失”了?他现在过得如何呢?
张召忠,生于1952年5月6日,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的一个普通农家。那个年代,他的家庭经济条件较为艰苦,父母是典型的农民,但张召忠从小聪明好学。1970年,他从中专毕业后便参军,加入了中国海军的导弹部队,开始了十年的技术兵生涯,专注于岸舰导弹的操作和维护工作。
1974年,原本计划让张召忠学习核潜艇技术,但由于机缘巧合,他被北京大学的招生老师发现有出色的语言天赋,并被直接选入了北大的东方语言学系,开始学习阿拉伯语。在北大,他不仅把阿拉伯语学得非常精通,还自主学习了英语和日语,这些语言技能为他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。
大学毕业后,张召忠的职业生涯更加丰富多彩。作为阿拉伯语翻译,他被派往伊拉克,亲眼目睹了中东地区复杂的战火。回国后,他进入了国防大学教书,并且前往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进修,专攻海军武器装备。自1993年起,张召忠开始享受国家特殊津贴,成为军事领域的专家,发表了大量关于海洋战略和现代战争的研究论文和书籍。
然而,张召忠真正为公众所熟知,还是从1992年开始的。那一年,他参与了中央电视台的《军事天地》栏目的制作,并多次出现在《防务新观察》等军事节目中。他凭借着简明易懂且带有幽默感的军事分析,获得了观众的喜爱,成为了许多人了解军事的窗口。
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时,张召忠在电视节目中大胆预测,美军将遭遇巴格达巷战的困扰,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将给美军带来巨大的麻烦。尽管萨达姆政权很快垮台,美军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显著的抵抗,但张召忠的预测仍然成为网友调侃的对象,“战略忽悠局局长”这一绰号也因此诞生。后来,他还曾预测中国不会研发五代机,结果歼-20的出现再次成为网友的笑谈。
2015年7月,张召忠从国防大学正式退休,他紧跟时代的潮流,开设了微信公众号“局座召忠”,并推出了《局座时评》视频节目,积极与年轻观众互动。由此,张召忠的粉丝群体逐渐从电视观众转变为以90后、00后为主的年轻人,大家都觉得“局座”既亲切又有趣。
展开全文
然而,到了2020年,张召忠的曝光度突然大幅下降,电视节目上看不到他的身影,网络直播也消失了,微信公众号更新的频率也明显减少。这引发了人们的疑问:局座为何突然“消失”了?
从多方面分析,2020年是个充满不确定的年份。美国大选、中美关系紧张、台海、南海、以及中印边境等问题接踵而至。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,军事评论员的言辞必须更加谨慎,任何一句话都可能被放大,并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。张召忠作为公众人物,他的一言一语容易引发外界炒作,甚至被误解为挑衅,因此不得不减少公开露面。此外,随着年龄的增长,张召忠的身体和精力显然不如从前,2020年时他已经68岁,到了2025年,已年满73岁。
2023年9月,有网友在北京南四环的地铁站偶遇了张召忠。当时,他独自一人坐地铁,没有带秘书,显得就像普通老人一样,十分低调。相较于电视时代的高曝光度,现在的张召忠更多是在家中静心陪伴家人,写写东西,偶尔浏览新闻。虽然他减少了公开活动,但他仍然通过一些文章和网络平台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。
过去,电视是军事评论的主阵地,而如今,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崛起,短视频、直播、微博等平台分散了观众的注意力。虽然张召忠开设了微信公众号,并与《军武次位面》合作过,但他再也不像过去那样每天频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,这也让他变得相对低调。2020年8月,张召忠将公众号“局座召忠”更名为“战忽局”,自己逐渐退居幕后,担任顾问,内容则交由团队管理,自己几乎不再亲自出面。
尽管如此,张召忠的影响力依然没有消失。2024年和2025年,他通过文章和视频讨论中美军事实力对比、六代机发展等话题,依旧表达出自己对军事科技进步的看法。他的观点依然犀利且务实,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。
现如今,张召忠过着低调的生活,但他的影响力并没有完全消退。作为中国军事科普的先行者,他把复杂的军事知识通俗化,让普通百姓也能理解和关注国防。他的“忽悠”外号虽然带有戏谑,但也反映出他在信息战中的独特作用,甚至有时通过夸张的言辞来迷惑外界,从而减少“中国威胁论”的声浪。
对于年轻一代来说,张召忠是一个象征。他的幽默和亲和力让军事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学术话题,而是充满趣味和可谈的内容。许多90后和00后的粉丝,甚至因此开始关注军事学科。张召忠的故事也让人明白,军事评论并非仅仅是专家的专利,普通人同样可以积极参与其中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